详细内容
殡仪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会提供遗体接送的服务,殡仪馆有空调大巴上门接家属逝者遗体和送逝者遗体去往目的的服务,其中还包括将死者的骨灰盒进行存放。 殡仪馆负责对逝者的衣着进行整理,清洁逝者容貌,进行上妆进行防腐等。 殡仪馆还提供骨灰盒、寿衣、花圈等丧葬用到的全套物品的售卖服务,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殡仪馆还有的会提供墓地,家属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还有提供长期守墓人的服务,对墓地进行打扫。 殡仪馆一般都会负责灵堂的搭建,会有服务人员引导逝者家属放置逝者遗体,对灵堂现场进行布置,教导悼念礼仪,与逝者告别,殡仪馆一般会对逝者赠送菊花,表示哀悼。 殡仪馆会协助逝者家属,对逝者办理死亡证明,作为注销户口的依据,殡仪馆所提供的收费项目,会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公布相关价格。 后殡仪馆还会提供免费的火化锅炉,对死者火化,装殓骨灰。
我们的定义是, 殡葬是人类安置同伴遗体的一系列程序、仪式的文明记忆活动以及情感表达活动。它通常包括殡仪、安葬、祭祀三大部分。
这里注意限定词与关键词, 殡葬是“人类” 特有的活动, 动物没有殡葬。个别动物有掩埋同伴尸体的行为, 如猫。殡葬的形式化要求就是一系列程序和仪式, 没有程序和仪式, 也就没有殡葬。但是, 程序和仪式只是殡葬的外在要求, 它服务于殡葬更内在的要求。文明记忆活动和情感表达活动才是殡葬更内在的要求。
怎样理解殡葬是“文明记忆活动” 呢?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殡葬, 这从殡葬的起源可以得到证明。所谓记忆活动, 是说活着的人通过殡葬的方式来达到对死者的记忆, 墓碑和墓志铭就是“记忆” 的标志物。“记忆”是我们对殡葬理解的关键词。殡葬还是“情感表达活动”, 生者通过殡葬来表达对死者的哀伤、愧疚、感恩和怀念等多方面的情感。
殡仪: 是处置同伴遗体从死亡到安葬这一过程中的程序、仪式。在今天, 殡仪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殡仪馆。程序、仪式有表演性质, 但不能局限于表演,殡仪要表现出它应有的庄重性和严肃性。殡仪首先要表现对死者的尊重, 比如对死者遗体的化妆, 一些殡仪馆的化妆师使用的化妆笔都是一次性的, 就是对死者的尊重。
安葬: 把同伴遗体或遗体转化形式(骨灰) 安置在一定空间里面, 如墓地、大海、江河、树下等。安葬, 包括火化。安葬的关键是“安”, 这个“安” 既是对死者的“安”, 也是对生者的“安”。不管采取哪种葬式, 都要避免草率行事。“安” 既是指安置的行为, 也是指安心的心态。安葬必须具有长期性。目前从事安葬的企业主要是公墓公司, 由于受制于国家关于土地使用权限的法律限制, 当代公墓还缺乏欧美公墓“永存” 的观念。公墓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对于公墓建设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我们认为公墓不是一种过渡形式, 也许几百年以后中国城市仍然会有公墓。公墓是殡葬行业的基本载体, 它的基本功能是安葬。在殡、葬、祭三个基本环节中, 葬是重要的环节, 公墓不仅是活着的人们满足逝者“入土为安” 愿望的基本归属地, 也是人类生命尽头的终归宿。公墓的文化意义十分巨大, 它不仅是活着的人对于去世者寄托哀思、表达愿望、保护环境、教化风气的客观载体, 更是生者对逝者展示亲情、弘扬孝道、寄托哀思的地方, 同时也是逝者展示其人生轨迹、启迪后人或警示后人的一个窗口, 还是生者与逝者“对话” 的一个平台。每一位逝者都是一部书, 而且这部书是逝者用生命书写的。因而, 墓园对生者的教育、感召、警示和启迪作用尤为突出。目前出现的种种诸如“公墓变公园”、建设“人文纪念公园” “景观式的墓园” 等现象,都是公墓建设的创新行为, 它们不是否定公墓的存在, 而是充分挖掘公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是将公墓这个公共空间建设得更富有人文精神的一种行业创新模式。